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·普利茲克為王澍頒獎。鄭立琪攝
昨天,被譽為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筑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獎,我國建筑師王澍獲此殊榮,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建筑師。領獎前不久,他在杭州接受了揚子晚報特約記者的獨家專訪。王澍教授是東南大學(原南京工學院)建筑系81級本科生,85級碩士生。談到江蘇的建筑,王澍直言每年都會到蘇州園林逛一逛,尋找創(chuàng)作靈感。
王澍領獎特意穿上“立領裝”
王澍的母校東南大學組團赴北京,幾十名老師一同見證了王澍領獎的歷史性的一刻。東南大學校報主編鄭立琪老師告訴記者,出席昨天頒獎典禮的共有500多人,王澍教授特意選擇了一件中西融合的服裝!邦I子是立起來的,有點中山裝的味道!爆F(xiàn)場不光有國內(nèi)的建筑大師,還有來自世界各地近10位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!艾F(xiàn)場大約三分之一是東大校友!蓖蹁淌诘暮糜、東大建筑學院葛明院長助理介紹說,活動在下午3點半左右開始,首先是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宣讀王澍的評審辭!八f委員會在王澍的作品里首次看到了中國當代建筑風格,有令人贊嘆的原創(chuàng)性,既著眼未來又尊重傳統(tǒng)。正是因為這種特有的建筑語言,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王澍。”隨后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·普利茲克為王澍頒獎,把普利茲克建筑獎的金牌掛到王澍的脖子上。
自稱“業(yè)余”得獎惶恐
49歲的王澍在領獎后發(fā)表了感言,“獲得這個獎對我來說多少有些不期而至,對于一個多年孤獨堅持的建筑師,作為一個從來沒有出過建筑集的建筑師,作為一個只在中國做建筑的建筑師,作為一個自稱為業(yè)余建筑師的建筑師,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。”王澍致辭時表示,作為中國第一個獲得此獎的建筑師,他有幾份惶恐。王澍感謝了自己的太太、伙伴陸文宇女士。隨后他回憶起30年前在南京工學院讀書時的情景。“我最尊敬的教授之一童寯先生,曾經(jīng)有同學問他,什么是建筑,童先生是第一個留洋歸國的建筑師,也是中國第一個研究傳統(tǒng)園林的建筑師,當時童先生輕輕地說建筑不就是那么點事情,就是那么一點事,翻天覆地的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面貌和生活!蓖蹁硎,實驗和困惑是同時發(fā)生的,像他這樣讀過哲學的建筑學生,先是充滿激情的擁抱現(xiàn)代建筑,很快又遇到后現(xiàn)代建筑,在厭倦這種矯情的風潮之后,又為結(jié)構(gòu)哲學的哲學而興奮,我甚至設計、建造了幾個。“但是困惑一直伴隨著我,就建筑與文化的交叉討論而言,這是根源于自我文化的建筑嗎?”帶著這樣的困惑,王澍在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高潮期選擇退隱,選擇退出專業(yè)建筑師行列,選擇做了很多舊建筑的改造,選擇整日與地方工匠在一起。王澍認為,與以虛構(gòu)為基調(diào)的現(xiàn)代建筑相比,傳統(tǒng)建筑指向了具體某地、某時,包含了更多時間和回憶的意味,和完全人工的現(xiàn)代建造相比更強調(diào)自然、人文,“這是一種我從來沒學過的建筑,但可能包含比現(xiàn)代建筑更優(yōu)越的價值取向!
王澍還談到,中國是一個正在快速發(fā)展和變化的國家,在這個大背景下,傳統(tǒng)和現(xiàn)代的沖突,人工造物和自然的沖突都是非常激烈的。因此,在中國做建筑師,不僅是做設計服務,還需要在信念和價值觀方面有深入思考和判斷。“這番致辭簡短、得體、大方,令現(xiàn)場的中國建筑師很感動。”葛明說。
平面設計
工業(yè)設計
CG插畫
UI交互
室內(nèi)設計
建筑環(huán)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