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本講座配套書籍《現代平面設計與制作實用手冊》正在發(fā)售中,請訪問333書店瀏覽購買
更多內容請關注《現代平面設計系列講座》
現代平面設計系列講座 第四講: 平面設計演義之 包裝設計策略與行銷 主講:王炳南
三.包裝設計策略與行銷 在自由化的社會經濟活動中,任何的商業(yè)價值通常是擺在“消費市場”上來判斷及評估它的商業(yè)經濟價值力,然而它的經濟價值力總是在上市后才能見其成果。因此,不論之前投入多大的努力,成功了就屬于高商業(yè)價值產品,失敗了就請重新再來吧!所以我們才會常見到同一類的商品,A品牌一推出就是一路狂飆,長紅又創(chuàng)高峰;而B品牌剛上市不久就再也無法在貨架上找到,匆匆上架便一鞠躬下臺,換上新裝重新再來。這種事上,并非B品牌的上市前準備工作沒做好,而是現今整個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從前的生產導向,整個世界的經濟結構在變、社會在變、消費行為在變,就連消費者也在變。就在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商業(yè)戰(zhàn)場里,你是否還在信守以往的作業(yè)模式呢? 「包裝設計」看似簡單,實則不然。一個有經驗的包裝設計師在執(zhí)行設計個案時,考慮的不只是視覺的掌握或結構的創(chuàng)新,而是對此個案所牽涉的產品行銷規(guī)劃是否有全盤的了解。包裝設計若缺乏周全的產品分析、定位、行銷策略等前置規(guī)劃,就不算是一件完備、成熟的設計作品。一個新商品的誕生,經由企業(yè)內部的產品分析、定位到行銷概念等過程,細節(jié)相當繁復,但這些過程與包裝設計方向的擬定卻是密不可分,設計師在進行個案規(guī)劃時,企業(yè)主若沒有提供這些訊息,設計師亦應主動去了解分析。 在進行包裝設計分析之前,首先應清楚「產品」和「商品」的差別性:一件未經包裝過的內容物是為「產品」,經過包裝處理的產品是為[商品],由此可見,產品必須透過[包裝],才能成為在賣場上架販售的商品。 (一)包裝設計與包裝策略 從前的包裝設計偏重在「包」與「裝」的實質功能上,如食品業(yè),其包裝重點在于如何能把產品「包」好,能在漫長的倉儲及物流過程中發(fā)揮其最大的設計空間。而一般工商業(yè)的包裝也普遍注重在如何把產品包裝成組,以便在末端通路上方便銷售。這時期的消費市場競爭較小,只要能用點心把包裝「設計」好,應當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而現在的消費市場千變萬化,生活水準的提升,消費者自我意識的抬頭,又需要面對眾多國內外的同類競爭廠商,因此,想獲得消費者的青睞,并非是件容易的事。 以上所述是有形能見的市場變化,而最難的是,現今消費者所接受的資訊并不會比廠商少,而且個個都是聰明人,這些聰明的個體都有其個別獨特的喜好,因此,當你在規(guī)劃一項商品時,其事前的資料收集、競爭者評估、市場分析、產品research及再研究等,你是否都有把握掌控這一切呢?我看沒有人能拍胸保證所設計出的包裝定能面對這種種。常聽「成功并非偶然」,確實,一件成功的包裝作品,其產生并非單靠「設計」design就能達成,而是需加上「策略」strategy的運用,來滿足那些聰明的人。

版權所有,嚴禁轉載!
[1]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下10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