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哭》書稿曾八次遭拒
問:這次你又有兩部作品入選“中國最美的書”,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?
朱贏椿:《不哭》這本書的作者,最初找了8家出版社,都沒有人愿意出版。當我接連看了里面幾篇文章以后心情非常沉痛,竟流下了久違的眼淚。但是在這么個大環(huán)境下,這種關于苦難的東西(貧困兒童),找不到出版者似乎很正常。我只好用我的設計手法想辦法讓人們關注到這本書的價值。
問:你已經(jīng)有8本書獲得過“中國最美的書”的殊榮,有什么竅門嗎?
朱贏椿:我從來不去考慮這些問題?紤]這些就偏離了設計的本來面目。歷屆評委的喜好都不一樣,獲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
讓廣大讀者買得起很重要
問:日本裝幀家杉浦康平曾稱贊你的作品“具有一種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方面的中國特色”。你怎么看待他所說的“中國特色”?
朱贏椿:我在大學是中國畫專業(yè),對中國傳統(tǒng)東西會有所偏好。我覺得大可不必每天只盯著西方所謂的時尚先鋒另類的設計作品。沉下心來看,古人留下了很多好東西。但是另一方面,我又不局限在這一種設計風格中,比如今年我設計的一本《信封》,封面就是亮麗的熒光紙。而《未刪的文檔》則像一個工業(yè)造型的東西。
問:現(xiàn)在出版社比較注重封面設計,但內(nèi)文設計似乎比較欠缺?
朱贏椿:其實這違背了整體設計原則?墒乾F(xiàn)在確實有些出版社的內(nèi)文版式都不是由一個設計者來設計的。我一般會在設計好書封后,要求至少看一看版式到底什么樣子,如果有問題的話我是一定建議做調(diào)整的。當然我還是主張最好一個人來完成。
問:“最美的書”評選了這些年后,似乎更加平民化了?
朱贏椿:我是比較傾向大眾的圖書,而不太接大部頭豪華本的書。在評獎上,這兩年的確也有這方面的傾向。書說到底是用來閱讀的,能讓廣大讀者買得起、看得到很重要。
苦思冥想不如本子相機
問:你的靈感都是怎么來的?
朱贏椿:一味遵循審美習慣去迎合讀者,作品總會讓人有疲勞感,讀者也不會買賬,反其道而行之,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此外,比起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,還不如多到生活中去體會。我平時隨身會帶本子和相機,我的本子上記了密密麻麻的東西,相機拍下的則是好看、有趣的圖形。
上一页 1 [2] 3 下一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