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人的性格具有天生的“矛盾”性,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《菊與刀》中,就以“菊”和“刀”這兩個意義截然相反的字來描述日本人的“矛盾”性格:“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溫和謙讓;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;既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;既頑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;既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;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;既勇敢而又懦怯;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!
島國的地理特性使得日本這個民族既有著東方的儒雅含蓄,又兼具西方的開放自由,這些民族性格同樣反映在他們的動漫作品中。
武士道精神。日本民族尊崇武士道精神,那種為天皇浴血奮戰(zhàn)的精神正是武士道精神的精要所在。在經典的日本動漫《圣斗士星矢》中,雖然故事取自希臘神話,但是劇中那些為保衛(wèi)雅典娜而戰(zhàn)的斗士們,分明就是日本武士的翻版,雖然他們穿著鎧甲、手持圣器,骨子里透出的卻是徹頭徹尾的武士道精神。再如連載動漫《火影忍者》,每一個忍者都為了心中要守護的或者夢想或者是人耗盡全部,戰(zhàn)斗到最后,處處體現著盡忠盡職、英勇無畏的武士道精神。
團隊精神。不同于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,日本動漫作品中十分重視團隊協(xié)作精神。幾乎在每一部日本動漫中,主角都有一支與他配合默契的團隊,這些團隊成員在陪襯主角的同時又極具個性,有著完整的人物性格與故事。比如《灌籃高手》中的湘北籃球隊,漫畫主角毫無爭議地是櫻木花道,但是作為首要配角的流川楓、赤木剛憲、三井壽、宮城良田、木幕、赤木晴子,櫻木軍團,這些人物組成了櫻木花道的兩個團隊:籃球隊友和友誼軍團。再如《美少女戰(zhàn)士》中的水兵服戰(zhàn)士們,《七龍珠》中的枯林、龜仙人、琪琪等。日本動漫將團隊精神、協(xié)作精神滲透到作品中,滲透到廣大青少年的內心。所以說,好的動漫作品既能滿足兒童的娛樂需求,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哲理,老少皆宜。
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。在日本動漫中幾乎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——浪漫的櫻花道、紛飛的櫻花瓣,以及樹下結伴而來的人群,無論男女都身著傳統(tǒng)服飾——和服,在鋪著整潔布單的草坪上席地而坐,歡聲笑語,分享著各自帶來的便當。動漫的表現手法使得日本這些民族特色更為鮮明。漂亮的和服、精美的便當、詩情畫意的櫻花林、與高樓大廈相映成輝的小廟宇、飄揚在空中的魚形旗、整齊的梯田等,日本漫畫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遺余力地展現著本民族最美的一面,處處傳遞著鮮明的日本文化特色。
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創(chuàng)造力。相信看過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代表作——《龍貓》的人,都不會忘記龍貓帶著兩個小女孩兒飛躍農田、飛躍村莊的場景,也不會忘記那輛龍貓車,這些畫面如同兒時夢境中出現過的,似曾相識、美輪美奐。日本漫畫家很擅長從傳統(tǒng)文化中汲取靈感,發(fā)揮想象力,通過專業(yè)的繪畫技巧和精準的色彩把握,將動漫的表現力發(fā)揮到極致,同時敘述了一個完整而節(jié)奏緊湊的故事。日本民族有著極大的包容性,這種包容性很好地保護了日本民族的創(chuàng)造力。在日本有一個柯南小鎮(zhèn),位于日本鳥取縣,富有浪漫情懷的村民將這里命名為柯南鎮(zhèn),因為這里是柯南的創(chuàng)作者青山剛昌的故鄉(xiāng),甚至當地政府頒發(fā)的戶口簿、居民卡等各種證明都印有柯南的形象。日本民族的這種創(chuàng)造力不是為了某種經濟利益,而是以發(fā)自內心的熱愛與興趣為內在驅動力,這才是創(chuàng)造力與財富源源不斷的原動力。
以上列舉的只是日本動漫中表現最集中、最突出的一些文化內核和民族精神,日本動漫之所以如此成功,除卻一些技術層面、后期制作層面的包裝技術外,更為重要的是日本動漫有著如同其民族一般的性格與特色,傳統(tǒng)的民族文化正是日本動漫的靈魂所在,這也是日本動漫區(qū)別于歐美動漫的特質所在。我國動漫產業(yè)在發(fā)展過程中,也應將動漫產業(yè)同民族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相聯系,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找尋根基、找尋文化支撐。
雖然中國動漫產業(yè)現在在世界動漫產業(yè)領域處于低迷、緩慢發(fā)展狀態(tài),20世紀中期的中國動漫卻曾在世界動漫史上驚鴻一現,60年代的《大鬧天宮》、《小蝌蚪找媽媽》,80年代的《哪吒鬧!、《山水情》都曾震驚世界,我們陶醉在過去的輝煌的同時,也能看出,這些成功的案例都在指明一條中國動漫產業(yè)的復興之路,那就是回歸民族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