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“O2可持續(xù)木屋”的靈感來自Buckminster Fuller鮮為人知的網格結構。自由家具設計師Justin Feider發(fā)現通過按照該網格結構,他可以節(jié)省材料,并且比傳統(tǒng)木屋更加牢固,更重要的是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。

Feider的臨時住所確實不同凡響,尤其是在晚上,半透明的聚丙烯板子讓整個構造從里到外發(fā)出亮光。板子半開,一方面為了保證空氣流通,另一方面是為了看到美麗的光線:日落時分,樹屋會呈現紫色的陰影。所有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。

Lukasz Kos的作品四號樹屋“漂浮”在安大略省蜜月湖的樅樹林里,好比木樁上的一盞日式燈籠。這個樹屋充分利用現有樹木,以四棵原有樹木為地基,而不是在樹之間進行擴展。這個項目是為了嘗試對樹木、場地及自然帶來最小的影響。

這個編織樹屋(Fab Tree Hab)采用了“編織工藝”,這種園林工藝把樹枝編織在一起形成拱廊。榆樹、橡樹和山茱萸作為承重部分,而藤蔓和其他植物織成柵欄,作為房子的墻壁和屋頂。內部結構采用草筋泥工藝(草泥抹面),一種真正環(huán)保的可行工藝,根據需要建造墻壁和屋頂。

上一页 1 2 [3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