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特之城
回到1920年左右,那個年代似乎有一些讓汽車大王亨利·福特很不爽的事情,如馬車、猶太教等,但最令他煩惱的是必須及時供應(yīng)汽車輪胎。面對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,他做了一件任何商人都會做的合情合理的事情。
伴隨著福特之城的誕生,在巴西重建一個橡膠生產(chǎn)基地也有了希望。這個目標(biāo)就是生產(chǎn)800萬個輪胎,并且同時提高巴西人民的生活水平。福特給他的工人們提供的工資比東部印第安農(nóng)場的高75%,而且給他們提供免費的房子、食物以及醫(yī)療護理。他還建造了公共浴池、商店、旅館甚至高爾夫球場。
不幸的是,福特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也帶到了這里,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比如飲食,他給工人們吃以前從未吃過的難以消化的漢堡包。還有一些強制性的社交活動,像西方的舞蹈和詩歌朗誦,從早晨9點到下午5點的工作時間,在巴西最熱的時候頂著大太陽工作是很難熬的。所有這些文化沖突導(dǎo)致了工人的士氣低下、高流動率,甚至引發(fā)工人暴動。
上一页 1 2 3 4 [5] 6 下一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