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你看到這幅作品時,你注意到的是什么?耀眼的黃色長劍?矯健的白色馬駒?還是整個激烈的混戰(zhàn)氛圍?

有趣的是,這幅畫最有名氣的,竟然是這從馬上跌落的士兵。這是文藝復興時的偉大藝術家烏切洛創(chuàng)作的《圣羅馬諾之戰(zhàn)》油畫,這畫中士兵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,因為烏切洛利用通過改變比例,將「透視法」應用到作品當中。

我們可以通過給作品加上輔助線,可以更好的了解藝術家是如何處理比例和尺寸的。

蒙德里安的作品其實是很完美的網格工具。把它轉化成網格后,用來排版特別實用。同時,他用色的比例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部分。例如用百分之60的紅,百分之10的藍,再加上百分之3的黃來編排畫面,顏色會看起來很和諧。 設計作品中的尺寸與比例 01. 黃金分割


關于設計中的比例,我們最熟知的就是黃金分割,1.61803398875…, 其實說白了,黃金分割就是畫面2:3的關系。 02. 三等分

還有一種是關系,也就是把畫面三等分。

03. 尺寸與比例的功能性 利用1:1:1這樣簡單的設計比例,都可以排出很不錯的版式,例如PENGUIN的封面設計。

尺寸比例的運用中,最具功能性就是我們的視力表,把這種比例方式運用在海報中也會帶來相應的視覺感和功能。

尺寸在配合上比例大小,也可以表現(xiàn)距離感。

這張日本靜岡新聞的海報完美詮釋了什么叫99%理性+1%感性,一般秩序都給人枯燥的感覺。但它這樣秩序感極強的編排,卻加入顏色調皮的水果和植物來協(xié)調,使其具有視覺刺激的功能,又很具美感。 04. 分區(qū)規(guī)律



分區(qū)規(guī)律,是研究經典作品很好的辦法。因為這些作品本身肯定是有遵循一定的共性的,上面Barcelona Design Museum的幾張海報,是可以從上面扒出它們背后的網格分區(qū)的規(guī)律,而這些規(guī)律就是你提煉出來的工具,下次排版時,在這個基礎上面編排信息,速率提升,而且版式必然不會出大問題。 05. 網格是內在風格
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上面介紹的尺寸和比例是都是網格的一部分。而網格第一階段的用法,就是幫我們規(guī)范好版式,驗算我們的設計,讓畫面符合最基本的視覺美感。 而網格的終極用法,是創(chuàng)造網格系統(tǒng)。就像上面這本雜志,它是有自己的網格系統(tǒng)的,每一頁有大的模塊分割,再分別細化模塊到各頁中,在一本普通雜志中編排出3-5種網格規(guī)范,形成系統(tǒng),就能滿足整本的排版了。做品牌VI手冊規(guī)范時,也是用這樣的方法,因為這是視覺的內在風格,又可以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化輸出,特別牛X。


就像佳能的品牌書,是有固定的網格系統(tǒng)在背后支撐的。所以它的版式的內在風格是保持統(tǒng)一的。 用科學的眼光來欣賞藝術和設計作品,會給我們提供更深層次的感受,而不僅僅停留在美與不美的層面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