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比利時出身的《丁丁歷險記》的作者,漫畫大師艾爾吉(Herge,1907-1983)的百年冥誕,雖然世界各地都在興奮準備相關慶祝活動,但并非所有人都高高興興地拿出蛋糕來為大師慶生,也有人把奶油蛋糕直接朝大師金字招牌砸去,弄得狼狽不堪。
今年年初,英國方面談論起艾氏作品之一的《丁丁在剛果》(TintinauCongo)內容的種族歧視問題。七月中旬,英國官方“種族平等委員會”(CRE,Commission forRacialEquality)認為這樣的書早該送進博物館,當成過時的種族主義產物,指示書商將這本書下架。有些大型連鎖書店把它從童書部轉到成人“圖像小說”(graphicnovel)部門,也有些書商在封面上加上“建議給十六歲以上讀者閱讀”。后來還有位在比利時念書的剛果學生(見上圖)指控此書有種族主義之嫌,要求將此書撤架,整件事鬧得沸沸揚揚。也讓這本老字號漫畫頓時成為媒體焦點,讓讀者們有機會重新看待艾氏的早期作品。
其實這已經不是《丁丁在剛果》頭一次遇到類似的指控了。即使漫畫家在1946年時已全面翻修過,1950年代起,正是去殖士多啤梨義(decolonization)風起云涌的時代,這本漫畫也因此消聲匿跡,沉寂許久。諷刺的是,根據(jù)學者考證,當時居然是在非洲薩伊某家雜志上才找得到這篇故事。直到1970年代,它才又慢慢重見天日,只是萬萬沒想到三十年后,再次變成敏感話題。
關于這次事件,有人擔心這是政治正確過度延伸,還有人認為這只是炒冷飯。也有學者認為這對比利時反而是好事,比利時近代歷史還有部分需要厘清,比國也有很多非裔國民,如果真的想朝族群和諧之路邁進,就要無畏地正視歷史。
也許我們可以說,《丁丁在剛果》是很久以前,因為社會封閉,資訊流通不易下的產物。如今民智大開,類似的問題應該會逐漸減少,人們不會再輕易地被外力操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