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_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sm_内地无码毛片手机在线_亚洲av大精永久无码精品

中國設計之窗
設計信息平臺 創(chuàng)意設計交易平臺 設計服務平臺  
首頁 | 綜合資訊 | 平面設計 | 工業(yè)設計 | CG動漫 | 互動媒體 | 室內設計 | 建筑設計 | 創(chuàng)意博覽 | 設計資源 | 設計教育 | 設計競賽 | 求職招聘 | 設計書店 | 設計論壇
 設計人
 | 頻道首頁 | 行業(yè)資訊 | 理論文摘 | 經典設計 | 設計人 | 專業(yè)技術 | 論壇 |  
  · 首頁 互動媒體頻道 設計人 設計名家
Eico studio界面設計工作室作品欣賞 Xbox Live Video界面設計欣賞 ICQPlus界面設計欣賞 谷歌手機平臺Android的UI秀 Kezia Payne 網頁設計
新媒體藝術展策劃人Timothy Druckery
 
作者:    來源:視覺同盟   :

   


新媒體藝術展策劃人Timothy Druckery

記者:您是頭一次來中國嗎?對這里印象如何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我是第一次來中國,我很喜歡這里,喜歡它的獨特氣息。這個國家在飛速地發(fā)展,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沖突而又同時存在,而新生的一代人又與傳統(tǒng)的舊觀念之間不斷地發(fā)生碰撞。
   
記者:介紹一下您的教育背景和目前的工作吧。作為這次活動的策展人,你自己也是新媒體藝術家嗎?
Timothy Druckery:我在大學學習的是藝術史與攝影史。目前在馬里蘭學院擔任攝影班的畢業(yè)指導。我從來都沒當過藝術家。
   
記者:那么您是如何開始關注新媒體的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15年前恐怕還沒有所謂的新媒體藝術這一說法。那時我住在紐約,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。我在紐約看到了很多展覽以及音樂演出,來感受這里的藝術氣氛。這個城市仿佛一個搖滾樂和實驗音樂共存的大舞臺,讓我大開眼界。當時出現了一些以電腦、錄像為主題的藝術作品,但是還不叫新媒體藝術。我在大學教授藝術史,覺得僅從這個學科自身角度看問題太過單一,所以我希望能從更綜合的角度來看整個藝術的進程。于是我開始回顧整個二十世紀的媒體發(fā)展。我在研究電影的歷史時,驚訝地發(fā)現在這個領域里獨立與商業(yè)自始至終都是并存的。而整個二十世紀就像一個飛速轉動的車輪,從廣播到電視再到互聯網,充滿著一連串的媒體爆炸。然而我也進一步發(fā)現在這個媒體的大環(huán)境里,傳統(tǒng)藝術的歷程漸漸被人們遺忘了。
   
記者:您如何看待“新媒體藝術”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我并不認同“新媒體藝術”這個詞,因為“新”這個字眼太過工業(yè)化。我們通常都是在廣告里聽到“最新產品”、“最新科技”這樣的說法。在工業(yè)化標準里,“新”就意味著更好、更快、更先進。但是舊的媒體從來就沒有消亡,而且事實上90年代的很多科技在此之前都已經出現過了;拥母拍钤80年代就已經有了,那時更多地是通過廣播來實現的。有一些人專門建立無線電通訊網絡來相互截獲電波破譯密碼。然而直到第二代互聯網出現時,一般的人還是不了解它其中的奧妙所在,人們并不理解科技的本質。而最早接受這些科技的人恰恰是藝術家,是他們對這些技術進行了最早的應用和試驗。如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科技,他們知道如何去操作各種工具。然而媒體藝術家們則致力于發(fā)現那些沒有被實施過的操作,不斷地挖掘可能性。
   
記者:您如何看科技對社會的影響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這個社會的文化在慢慢轉變?yōu)橐环N“屏幕文化”,人們日常接觸的都是“屏幕媒體”,因為他們越來越習慣看屏幕了。法國一位哲學家有一句名言:人們之間的交流已經全部變成圖像之間的交流了。作為搞攝影出身的我也深有體會,過去人們攝影都是通過照相機上的取景器來觀察,而現在他們只用看液晶屏幕了。從“取景器”(Finder)到“屏幕”(Screen)的轉變就能看出觀念的變化。當人們通過“取景器”觀察時他們是在“選取”真實的世界里的“景”,而當他們通過“屏幕”觀察時他們看到的則是一堆圖像。這些圖像和真實之間是不對等的,人們觀察的角度在發(fā)生著巨大的變革。我在中國的餐館點菜時,雖然看不懂菜名,但是通過圖片也能夠進行選擇。我只要像按鼠標一樣“點”一下圖片,服務員就會把菜送上來。你會發(fā)現所有的語言和文化理論都在這一瞬間變得毫無用處,因為圖片把所有的復雜性都給消除了。這是二十世紀的重大問題,值得人們好好反思。以前人們是在記錄這個世界,而二戰(zhàn)之后,人們開始“渲染” 這個世界。這樣一來我們如何理解世界?早在九十年代初人們就已經能拍出《侏羅紀公園》這樣的電影了。我們現在看到的照片不一定是真實的,它可能被電腦處理過,就連報紙上的新聞都不一定是真的。人們不禁會問:這一切發(fā)生過嗎?信息的可靠度發(fā)生了變化,這正是電腦帶來的災難。
       
記者:您認為媒體技術在未來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(fā)展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我不知道,科技的發(fā)展太迅速以致難以預測。不過目前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高清的普及使我們有機會享受到有史以來最高的畫面分辨率,而人們卻執(zhí)迷于用分辨率最低的工具來觀看圖像,比如手機。當然不管怎么說科技的影響依然很強大。有人宣稱攝影已在數碼時代消亡,但是現在人人都有數碼相機,你又怎么能說攝影消亡了呢?我們的下一代將會變得高度的電腦化,他們一出生下來就會接觸到電腦,并會與之相處一世。也許他們不會再追問縈繞我們這代人的那些問題了。

記者:您覺得媒體藝術家在當下最應該關注的是什么?   
Timothy Druckery:藝術家應該從歷史的回顧中尋找根源。例如互聯網的概念,其實就來源于過去的郵件系統(tǒng)。藝術家應該去思索如何理解被遺忘的東西。藝術總是在提醒人們什么東西在歷史進程中遭受了失敗,而電視這樣的大眾娛樂則恰好是它的反面。藝術家們不應該直接利用電腦,而是要打破和分解它,從更內在的角度來說清事物的原本。

本文相關關鍵字: 新媒體

編輯:黑豆  

繼續(xù)閱讀:
· 下一篇:媒體藝術家Victoria Vesna  
· 上一篇:石井裕:顛覆科技界面設計主流思維-可觸媒體  

  相關鏈接文章
· CSS 禪意花園主人 Dave Shea 訪談
· 網站設計師David Day訪談
· 凱文.埃爾基德剖析網頁時尚:效仿
· 著名網頁設計師Maec Klein訪談
· 韓國網頁設計師樸祥禹訪談
 
  熱點評論文章
·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05研設計作品展
· 如何提高設計師的收入?
· 中國新銳插畫師作品聯展
· 成都城市熊貓形象標識入圍作品欣賞
· 中日合拍關羽動畫關公形象日本設計惹爭議
· “混搭程式”和“混搭主義”
· 全民審美缺失誰之過?
· 深圳稅收宣傳Flash動漫大賽作品展示
· 第三屆文博會主題活動又增新章
· “禁播令”與中國動漫發(fā)展
網友評論:
用戶: 驗證碼:
·尊重網上道德,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(guī)
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
·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
·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

輕松一下 桌面文件夾...

seankingGUI作品欣賞

著名ICON設計師mattah...

David Lanham經典圖標...

2006GUI冠軍賽最佳易...
今日焦點
My Box 一桌兩面 兩用
· My Box 一桌兩面 兩用
· 倫敦100%設計展欣賞
· 私人診所小冊子設計
· 韓國赤色系網頁設計風...
· 瑞士蘇黎士格萊菲設計...
· “我們在一起”江南大...
· 字母搖擺 VI標識設計
·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圖...
· Star System沙發(fā)設計
· 2008 “我們在一起”...
· 全國哀悼日 各媒體頭...
· 筑“心”家園賑災主題...
· 70/80 - 香港新生代設...
· 奇遇的魅力
· 以色列著名設計家丹·...
精彩專題
點燃色彩激情  舞動無限創(chuàng)意  HP B8338 打印機助力服裝設計行業(yè)
· 點燃色彩激情 舞動無...
· IDCF2007中國(深圳)...
· 連載:現代平面設計系...
· 07屆藝術設計院校畢業(yè)...
· 2007文博會創(chuàng)意設計盛...
· 國際商業(yè)美術設計師(...
· 中國新銳插畫師作品聯...
· 2006中國國際品牌·設...
·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...
· 如何提高設計師的收入...
點擊排行
· 以色列著名設計家丹·...
· 2008奧運部分海報欣賞
· 首屆中國元素國際創(chuàng)意...
· 大氣下的細膩——原...
· 平面設計演義之 商標...
· 2006年“卡尼爾”獲獎...
· 米蘭設計周現場直擊(...
· 2006廣州4A年輕人創(chuàng)意...
· 手繪墻面設計 個性你...
·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藝術...
· “設計師就該到處游蕩...
· 馬來西亞美女Ee Venn ...
· 米蘭設計周現場直擊(...
· Ida Belagi 插畫作品...
· CV 雜志封面設計欣賞
總編輯信箱
news@333cn.com
友情鏈接本站導航廣告服務|合作伙伴|設計服務關于我們版權申明
最佳顯示1024x768 中國設計之窗 © 版權所有 粵ICP備09030610號 
Tel:0755-21041837 83663063
客服:serve@333cn.com 資訊提交:news@333c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