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年美科學家研制出自我復制機器人

其實早在05年,美國已宣稱已研制出自我復制機器人,但外形像智能玩具。
這種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的機器人不太像電影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中的機器人,倒是與幼兒園的玩具更加相似。它由4個智能模塊制成,不會走路,也沒有說話能力,它們的行動仍取決于人類的幫助。但發(fā)明者表示,這種機器人為科學家研制出能夠自我復制的機器提供了有形證據(jù),從而滿足了制造可以在極其惡劣或?qū)θ祟惗允诌b遠的環(huán)境中生存的機器人的重要概念條件。用幾個模塊組成的機器人呈長條形,能在不同的“關(guān)節(jié)”部位以任意角度扭轉(zhuǎn),非常像多年前流行的智力玩具“魔棍”。在自我復制時,長條形的機器人會扭轉(zhuǎn)“身體”,低下“頭”來,用“頭部”模塊表面的電磁鐵吸住一個新的模塊放在一邊,此后再吸住一個模塊堆在第一個模塊上面。
在復制的最后階段,尚未完工的“副本”機器人也會配合行動,低下“身體”讓“施工”的機器人把最后的模塊堆在自己身上,使兩者的高度達到一致。這樣,“施工者”就組裝成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“副本”。由4個模塊組成的機器人,完成自我復制只需要2.5分鐘。
自我變形執(zhí)行不同任務
它通過同桌面相接觸而獲得動力,通過臉部來完成數(shù)據(jù)的轉(zhuǎn)換。由于它能自己組成不同的形狀,能執(zhí)行不同的任務。比如,在倒塌的樓房中執(zhí)行任務時,它能變成蛇,再變成圓屋頂,以保護里面的人。
機器人的4個模塊都是邊長10厘米的立方體,每側(cè)都有彎曲裂口,這使得它們能夠穿過120度的弧形體。模塊每側(cè)都有電磁體,這樣,它們就可以選擇互相如何連接和分離。
這種模塊機器人在經(jīng)過自我調(diào)整后可以變成塔形、直角和正方形等形狀。每個模塊上都有一個微型電腦芯片,電腦芯片編入了指示機器人工作指令的程序。
利普森說:“人們對高性能機器人的興趣越來越大,希望機器不僅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還能自我修復。如果你把一個機器人送到火星上去,有些部件發(fā)生故障,你肯定希望修復它,你肯定不希望因為一點點小故障就放棄了你的探索任務。”另外,自我復制和修復技術(shù)還可能用在那些被派到危險環(huán)境的機器人身上,比如戰(zhàn)區(qū)或遭到破壞的核反應堆等人類無法生存的地方。
與自然生物體復制仍有距離
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的機器人在科幻小說中雖說相當普遍,但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要制造出這種機器人極其困難,這在技術(shù)和軟件方面都面臨巨大挑戰(zhàn)。截至目前,只有兩種具有復制功能的機器公諸于眾,但它們一方面比較簡單,另一方面遠不及成功的生物有機體。
自我修復機器的定義一般是指一種具有自我創(chuàng)造能力的機器,“再造”的機器接著能夠造出另一與它們相似的機器。繁殖是生物界的前提條件,同時,隨著未來幾代生物體的基因變化,它還應具備適應能力。
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,主要研究人員利普森表示,這個機器人盡管有它的局限性,但它是“機器自我復制是可能的,自我復制并不局限于活的有機體”這一概念的有力證據(jù)。這項研究由美國宇航局和其他一些對自我修復系統(tǒng)感興趣的單位聯(lián)合資助。
上一页 1 2 [3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