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 首頁
→ 建筑設計頻道 → 理論文摘 → 行業(yè)評論 |
|
國家大劇院地下建筑揭秘 |
|
按照最新計劃,國家大劇院將于明年2月基本完工,2007年4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。對于大多數(shù)市民來說,正在建設的國家大劇院是神秘的。它那巨大的橢圓形鋼結構殼體是怎樣吊裝的?劇院的建設都用了哪些先進技術和材料?記者走進了已初具規(guī)模的國家大劇院工地,了解到了大劇院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,以及破解之術。
【揭秘一】6740噸鋼梁架起穹頂
國家大劇院是橢圓形狀,連續(xù)鋼網(wǎng)架結構。
東西軸長212米,南北軸長114米,中間沒有支撐,是目前我國跨度最大的殼體鋼結構建筑。
國家大劇院業(yè)主委員會黨委書記王爭鳴介紹說:“國家大劇院大得幾乎可以把工人體育場罩在里面!比绱舜罂缍鹊慕ㄖ,如何保證其穩(wěn)定性是最重要的。不僅要抗震,還要抗風雪載荷。
大劇院的鋼網(wǎng)架是用很多橫向和縱向的鋼梁拼出來的,總用鋼量達到6740噸。在吊裝鋼梁時,使用了國內最大噸位的吊車!颁摻Y構的焊接點已經(jīng)數(shù)不清了,僅現(xiàn)場的焊縫就有33公里長!蓖鯛庿Q說。
國家大劇院穹頂表面面積達3.6萬平方米,主要由銀白色鈦板構成。鈦板每塊長1米,寬0.6米,一共鋪了2萬多塊。在焊接鈦板的時候,因為鋼結構的外層是防水層,很光滑,因此,施工人員在防水層上面安裝了金屬卡子,然后再與鈦板焊接。
據(jù)了解,國家大劇院的土建結構工程、殼體鋼結構以及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等,都達到預期質量目標,還獲得了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質獎。
【揭秘二】大劇院六成建筑在地下
國家大劇院高46.68米,比人民大會堂略低3.32米。但其實際高度要比人民大會堂高很多,因為國家大劇院地下的高度有10層樓那么高,其60%的建筑在地下。
為保證長安街上的建筑不高于人民大會堂,國家大劇院掘地32.5米。但在施工的時候,卻遇到了困難。因為天安門廣場地區(qū)是地下水較為豐富的地區(qū),挖8米即見地下水。要挖到地下30多米,把水抽上來會形成5平方公里的大漏斗,造成地面建筑下沉的后果。而且,大劇院所在的地區(qū)是兩層承壓水,挖到地下32.5米時,地下水的壓力能把大劇院頂起來。
解決這兩個困難沒有現(xiàn)成的經(jīng)驗可循。施工方請了國內一流的工程地質專家、水文地質專家制定綜合方案——制造地下連續(xù)墻。就是用混凝土做一堵圍墻,讓它形成一個桶,使外面的水不能進來。再用24眼井把“桶”里的地下水抽出來,用回灌井返回到地下。
【亮點一】演出廳手機信號隨時控制
在解決手機信號問題上,國家大劇院實現(xiàn)了創(chuàng)新設計。
觀眾用的手機制式很多,移動、聯(lián)通、小靈通,而工作人員還要用無線對講機聯(lián)系。如果不同的通信方式用不同的天線的話,成本高又難看。
因此,國家大劇院請來通信專家,把這幾類通訊方式用在同一個天線上,制成只有A4紙般大的板子,放在大劇院各個廳屋頂?shù)牟煌攸c,實現(xiàn)了信號的全覆蓋。
另外,演出廳的信號還可以隨時控制。即在演出期間,手機信號被切斷,觀眾不能接聽電話。而演出完畢以后,信號恢復。
【亮點二】三色標識幫觀眾識路
大劇院因為是橢圓形結構,因此無法分層,在國家大劇院轉一圈至少要一個多小時。為防止觀眾迷路,在道路標識方面采用了多種方法。如用顏色加以區(qū)別。國家大劇院的歌劇院主體顏色是紅色的,音樂廳是藍色的,戲劇場是綠色的。因此地面也用相應的顏色加以引導,觀眾可循著顏色去往各個廳。
|
|
網(wǎng)友評論:
|
|
·尊重網(wǎng)上道德,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(guī)
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
·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
·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(jīng)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|
|
|
|